“荆品名门”:品牌赋能 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
近年来,荆门市充分运用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优势,大力发展茶产业。这里绿水青山环绕,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的自然条件。荆门市坚持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贯穿于茶产业发展过程,以“荆品名门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力量,带动茶产业规模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建设,打造集茶叶种植、加工、销售、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茶产业链,让绿水青山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春回大地,茶香四溢。又是一年采茶季,茶农们穿梭在绿水青山间,忙碌地采摘着嫩绿的茶叶。由于今年受到冻雨天气的影响,采茶时间有所推迟,但茶农们的热情丝毫不减。在漳河绿玉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里,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群山交相辉映,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采茶图。
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,茶园里严格遵循绿色、生态的种植理念。走进茶园,随处可见太阳能杀虫灯和黄板。茶园里不打药,主要靠物理手段防控茶园病虫害,采用绿色防控技术,最大限度减少化学成分对环境和茶叶造成的污染。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,也正是“荆品名门”品牌精神的体现。
漳河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茶产业,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。为了更好地发展茶产业,2007年在漳河新区的支持下,荆门漳河绿玉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。目前合作社有106名社员,种植茶叶2000亩,年产茶叶5000公斤,年产值1000万元,带动周边农户200户就业。合作社采取统一管理、统一制作的方式,对茶园进行升级改造,茶叶品质得到提升,生产的漳河迎接牌青龙茶受到消费者青睐,连续多年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为“有机绿茶”,并多次荣获武汉农博会金奖。
品牌是核心,质量是生命。过去没有品牌时,一斤茶叶才卖5元钱,如今“迎接牌”青龙茶每斤最高可卖到1360元。同时,荆门市还通过举办茶文化旅游节、茶艺表演、采茶体验、科普展示等系列茶文化活动,延伸茶产业链条,提升附加值,助力乡村振兴。这种以茶为媒、以文化为魂的发展模式,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,还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如今,荆门现有茶园主要位于东宝的仙居、马河,漳河库区,钟祥的客店,沙洋的马良等地。产品涵盖绿茶、红茶、白茶。
“绿茶采摘的是清明时节‘一芽一叶’茶青,明前茶发芽数量有限、受虫害侵扰少,色泽翠绿、条索光滑平直,氨基酸含量丰富。”马河镇天台山茶场负责人将直播间带到茶园和工厂,通过现场解说,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,直播热度飞涨。
近年来,天台山茶场以茶为底、以林为本,借助绿色生态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体,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。马河镇将依托天台山茶场,进一步提升工人的茶叶采摘技能,增强茶叶的生产加工能力和销售力度,促进茶园增产、茶企增效、茶农增收。
2023年,荆门市茶园面积1.4万亩,上半年茶叶产量179.97吨,同比增长10%。未来,“荆品名门”将继续发挥品牌赋能作用,推动荆门茶产业向更高品质、更广市场迈进。通过销售渠道的拓展和品牌创建的加强,为村民种茶致富铺平道路,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。